教育孩子该打就要打
教育孩子该打就要打,有些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殊不知,一昧地打骂毫无益处,反而会让亲子关系出现裂痕。打与不打很多长都各持己见,以下教育孩子该打就要打.
教育孩子该打就要打1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一味的只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虽然“打骂”教育不可取,但有时候“该打还得打”,只有让孩子感受到恐惧,孩子才不会一再的犯错。
表姐家的孩子今年3岁,可是自从到了幼儿园每个孩子都不敢靠近他,只因为孩子的攻击性太强了,经常喜欢抢别人的玩具,抓伤同伴脸。才刚刚上了一个月的幼儿园,表姐就为孩子的事情给6个家长道过歉。
其实孩子并不是突然间变成这样,我记得有一次我去他家吃饭,我就见识过孩子的霸道。孩子喜欢吃的菜不允许别人动,我只是逗他玩:“小姨吃一口行不行”?没想到孩子立刻翻脸,直接把筷子扔到桌子上面大哭。无论表姐怎么哄都没有用,并且一直对表姐拳打脚踢,很难想象孩子长大后会怎么对父母。
哈佛大学的教育博士王涛说过:孩子不但可以打,也应该打。这句话令所有的家长吃惊。
李玫瑾教授也说过:“人的成长过程当中,他要形成一些东西,就是除了爱之外,还有一个敬和畏。”有了敬畏以后孩子就不敢再犯错,知道自己做错了,也不会出现打骂的行为。
“孩子该打就要打”有什么教育意义?
1、对孩子有隐形的约束力
很多家长觉得打孩子会让他感觉到恐惧,和自己的关系会破裂。其实出现这种 ……此处隐藏2321个字……是儿童思维自我中心性、不能延迟满足、并且尚未掌握语言交流的一种正常表现。对于孩子而言,这更像是一种游戏,是在交往中的互动活动,是友好并无恶意的。
而有些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当中,过早地引入了争斗、输赢、吃亏等概念。干涉孩子的社交活动,容不得孩子“吃亏”,并教导孩子必须时时占上风,不然就批评指责孩子笨、窝囊、没出息。这些做法会误导孩子的游戏意图,认为所有的冲突都是恶意。久而久之,孩子要么避免冲突,什么都躲着;要么就遇到什么都强势反击,事事较真。
敌意式:真正地厮打起来!
轩轩、牛牛、Kimi还有一些其他一起在海洋球池里面玩球。玩着玩着,三个小伙伴开始拿着球儿互相打着玩,打着打着,就变成轩轩和Kimi两个人和牛牛一个人的对抗,牛牛逐渐觉得自己处于劣势,越打越着急,最后气到直接和他们厮打起来!
行为翻译:我在发泄情绪
有时候,个别孩子会在没有明显挑衅的情况下,对其他小朋友施加暴力。这时候家长就要及时干预、理性化解。有这种举动的孩子,或许是在发泄某种情绪,或许是在引起他人关注。每个孩子也都会有难过、愤怒情绪的时候。偶尔一次两次,家长不必如临大敌,当孩子在尝试一两次,并且发现这种行为不被接受之后,会逐渐削弱,学会以其他方式表达自己。
在孩子成长道路上,不懂得循循善诱,遇事就粗暴解决的父母,也不过在给孩子帮倒忙!孩子在3岁前,往往是不明道理,并且没有道德感的,父母除了照看好孩子并适时干预不要让打架升级外,最明智的办法是帮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上面;3岁之后,就可以给他讲道理了,要不厌其烦的教导他:他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会伤害到其他人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教会孩子面临不同处境时该如何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