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包的来历
压岁包的来历,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红包文化也成为一项传统民俗。过年走亲访友时,未成家的小辈给长辈拜年,长辈则乐滋滋地给晚辈发压岁钱。下面来看看压岁包的来历。
压岁包的来历1压岁钱的来历
压岁钱是汉族的传统年俗,一般在新年倒计时由长辈将钱装在红包内给晚辈。压岁钱有很好的寓意,通常认为有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汉代,当时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些钱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一种佩戴的钱币形状的避邪品。压岁钱的的来历有两个寓意,一种为压“祟”。祟是传说中的小妖,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熟睡的孩子,传说有人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放在孩子的枕边,以此助孩子把祟吓退,因此得名为“压祟钱”。
还有另一种说法为“压惊”。传说古代有一种凶兽叫“年”,每隔365日后之夜就会出现,让人非常害怕。人们最开始用食品来安慰在驱赶“年”时受到惊吓的孩子,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
压岁钱最开始并不是真的给钱,而是给像钱一样的象征性东西,以起震慑作用,随着长辈在过年时包一块大洋给子女的情形出现,压岁钱的意义才发生重大改变。从此以后,压岁钱的辟邪去魔的说法逐渐结束,演变成了希望晚辈步步高升等美好励志的寓意。但依旧有希望晚辈能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平平安安的祝愿。
压岁钱的意义
传统的年俗给压岁钱是希望能镇恶驱邪。因为古时候的人们认为孩子最容易受到鬼祟的侵袭,所以要用压岁钱来帮助压祟,“岁”与 ……此处隐藏1412个字……能逐渐结束,而其新担负的“一本万利”、“财源广进”、“步步高升”等“励志”作用应运而生。
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在现代仍然盛行,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被父母拿去,或存进银行,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2014年春节,调查了北京90名10~13岁孩子,孩子们2014年平均收到4867元压岁钱,比2013年上涨了5%。其中,父母职业为公务员的压岁钱平均水平最高,共有18个孩子,一共收到了10、41万元,平均约为5783元,高于压岁钱平均水平 。
2016年的《中国孩子的压岁钱调查报告》结论是:被调查者发给每个孩子的压岁钱平均数为457、59元。该报告由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和向日葵认知教育实验室联合发布。
这一调查涵盖28个省市自治区,调查还发现:
100—500元是人们发压岁钱普遍接受的范围,55、71%的被调查者发出压岁钱的金额在此范围内;其次是500—800元,占21、79%;再次是1000—5000元,占9、21%;给出压岁钱在5000元以上的参与者,集中于福建、浙江等地区。
两次压岁钱调查差异较大,这也是当今压岁钱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实用化,每年压岁钱的平均水平都会上升,同时,随着现代微信红包盛行,压岁钱开始向娱乐的方向发展,这也更加使人担忧。
成因分析
1、亲朋好友的经济水平提高了,自然给的压岁钱就多了。这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
2、朋友之间出于面子,人情往来,给晚辈的压岁钱太少拿不出手。
3、长辈对晚辈的过度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