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1(一)古人名、字、号辑录:
孔子,名丘,字仲尼,号圣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号亚圣。
司马迁,字子长,官太史令。
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韩愈,字退之,谥号文
杜牧,字牧之,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
司马光,字君实,谥号文正。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
关汉卿,号己斋叟。
施耐庵,原名耳,后名子安,字耐庵。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二)古人作品命名
1,以地名命名
《柳河东集》(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昌黎先生文集》(韩愈,祖籍河北昌黎县)
《孟襄阳集》(孟浩然,湖北襄阳人)
……此处隐藏18337个字……基本官化。千余年来,书院与科举关系密切是长期的、普遍的,而较不重视科举的书院是短时间的、少数的。书院也因科举盛而产生,随科举废而消亡。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和应天府书院合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
⑷私学
私学是古代民间私人办的学校,始于春秋时期。有家塾、经馆、精舍、私塾、村塾、冬学、蒙学等。私学的教学主要为进入官学、书院以及应科举考试的准备。史书记载孔子最早兴办私学。《王冕读书》中“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的“学舍”,就是这类学校。
3,古代学校教育的课程
我国古代最早进行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六艺,即是我国古代教育的六门科目: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的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诸子百家纷纷办学,宣传各自的思想学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汉代武帝以后,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为广大中小地主阶级子弟进官为吏开辟道路,但也加强了对知识分子思想和人格限制。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不仅社会思想受到钳制,而且形式上的创造性也被扼制。到光绪31年(1905),清政府废科举开学堂。
附录:
古代启蒙教育读本有:《童蒙训》《弟子归》《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幼学琼林》《朱子家训》《增广贤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