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的案例

时间:2023-10-22 14:20:27
关于执行力的案例

关于执行力的案例

关于执行力的案例,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个人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下面分享关于执行力的案例。

  执行力的案例1

案例主题:有效的沟通才能产生行动

故事描述:

我们经常在职场听到这样的抱怨:“我跟他说得清清楚楚的事情,执行的时候却出了偏差!”、“那些人素质太低了,完全不明白我要他们做什么!”这些抱怨通常反映了沟通能力的欠缺,也就是说服他人的能力,一个具有说服力的人不仅要传达能够引起他人注意的信息,还要使他的观点更容易理解、具有说服力、容易记忆,使人心悦诚服。这并不是一件轻易可以做到的事情。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斯克里普斯学院,曾举行了为期一周的反垃圾运动,校园里到处贴满了诸如“保持斯克里普斯校园的美!”、“让我们彻底清除垃圾!”之类的标语,校方还向每位学生发送了活动相关的邮件。在这个活动的前一天,社会心理学家帕洛特兹安在一个行人较多的人行道的垃圾桶旁边扔了一堆垃圾。然后他退到一旁记录了180个过路者的行为。结果没有一个人捡起垃圾。在活动的最后一天,他又重复了这个实验,观察了另外180名过路人。那么现在的行人是否会积极响应运动的号召呢?结果令人沮丧,180人中只有2个人捡起了垃圾。运动明显失败了,这个例子也说明了人们并不容易被说服。

另一个有对比性的例子是一段关于不要乱丢垃圾的公益广告,广告中出现了一个被垃圾覆盖的地球,到处蚊虫纷飞,空气污浊,人们的生存空间受到侵蚀。虽然有些夸张, ……此处隐藏4843个字……人都够胆大的。”紧接着教授又难过起来:“只可惜你们看的不够心细,没有注意到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而放进嘴里的却是中指啊!”

点评:不注意细节,执行力越强,错误越大。

案例4:秀才买材

有一个秀才去买材,他对卖材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材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材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材担到秀才面前。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材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材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材就走了。管理者最好用简单的语言、易懂的言词来传达信息,而且对于说话的对象、时机要有所掌握,有时过分的修饰反而达不到想要完成的目的。

点评:对沟通对象要有一个基础的了解,根据不同的对象,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反而会事半功倍。

案例5:买复印纸的困境

一老板叫一员工去买下复印纸。员工就去了,买了三张复印纸回来。老板大叫,三张复印纸,怎么够,我至少要三摞。员工第二天就去买了三摞复印纸回来。老板一看,又叫,你怎么买了B5的,我要的是A4的。员工过了几天,买了三摞A4的复印纸回来,老板骂道:怎么买了一个星期,才买好?员工回:你又没有说什么时候要。就买下复印纸,员工跑了三趟,老板气了三次。老板会摇头叹道,员工执行力太差了!员工心里会说,老板能力欠缺,连个任务都交待不清楚,只会支使下属白忙活!

点评:有效地沟通,要做到双向沟通,这是管理机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关于执行力的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